新闻动态 媒体转载 信息公开
  • 深圳市人民医院委托外送检验服务调研邀请公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样本外送检测行为,有效保证检测质量,现拟对我院临床需要但暂未开展的检验、病理项目进行委托外送检验服务。为确保合作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现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市场调研,广泛征集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服务商信息。具体通知如下:一、拟外送项目清单深圳市人民医院外送检验清单.docx序号项目名称服务期限预算备注1深圳市人民医院委托外送检验1年不超过1000万/年 外送检验项目清单见附件二、报名方式及材料提交时间1. 报名方式:请在规定时间内将调研材料发送至邮箱:szrmywk@sina.com。2. 报名截止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9月19日三、服务商需提交的资料服务商需按要求准备以下材料,并确保所有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1. 检验及病理项目情况表(需清晰列明拟合作项目)。2. 服务商资质文件:2.1营业执照。2.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学检验实验室相关设置批准文件/备案凭证)。2.3相关检验项目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及收费标准备案证明(如适用)。2.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ISO 15189, CAP, CLIA等)。3..服务方案及承诺4.1详细的样本接收、运输(含冷链方案)、检测、报告发放流程及SOP。4.2 信息系统对接方案(LIS/LIS-HIS接口能力说明)。4.3应急处理预案(如仪器故障、样本问题等)。4.4售后服务承诺(包括投诉处理、结果解释、复检政策、TAT保障等)。4.5 保密承诺。5.用户清单及证明材料:广东省内(或周边区域)主要合作医疗机构清单(特别是三甲医院),并提供相关合作协议关键页或中标通知书等证明文件的复印件。6. 实验室介绍及服务能力彩页。7.服务商联系电话。四、市场调研会安排医院将在报名截止后汇总资料,组织市场调研会(或沟通会)。具体召开时间将以短信或电话形式通知通过材料初审的服务商联系人。请确保报名时提供的联系方式准确畅通。五、重要说明1. 本次市场调研仅为信息收集和初步评估,旨在了解市场情况和服务商能力,不构成任何采购承诺或要约,最终采购方式(如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及结果以医院后续发布的正式采购公告为准。2. 服务商须对提交的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有虚假,将承担相应责任并可能被取消参与资格。3. 医院有权对本次市场调研活动及相关事项进行解释和调整。欢迎符合条件、有合作意向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积极参与本次市场调研。
  • 2025年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班(深圳市人民医院基地)隆重开班

  • 开启精准医疗新篇章|深圳市人民医院董家鸿院士工作站正式获批

  • 深圳市人民医院在中国医师节当天举办2025级住培医师入培典礼

  • 让人文点亮医学、让医学更有温度|深圳市医学人文质控中心现场评价纪实

  • 喜报|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勇夺“倾听胸外的例亮”2025年全国半决赛桂冠,剑指总决赛!

  • 更多>>
  • 【南方日报】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新技术发布:含“深”量高

    阿尔兹海默症早期症状之前,大脑已经发生变化!2025年5月19日,由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湾实验室郭毅团队联合华大基因汪健、王晶教授团队联合发表的《Uncovering stage-specific neural and molecular prog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early screening》论文,被认知领域顶刊《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中国科学院一区,影响因子13.0)选用。论文研究表明,脑电(EEG)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工具,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及干预指导方面呈现突出优势。“这意味着,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的15至20年之间,在大脑病变悄然发生之时,EEG可以帮助医生及早诊断和干预,从而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概率。”该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论文的课题总负责人,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郭毅解释。此项重磅研究成果耗时四年完成,脑电(EEG)或将成为全国最早“听见”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诊断及干预手段。呈年轻化趋势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基数大、负担重。阿尔茨海默症,令无数家庭谈之色变。据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97亿,其中国家卫健委2023年的数据指出,痴呆患者约达1507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达983万,且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另外,我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平均每人每年花费13万元,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持续进展且不可逆。毫无疑问,早期筛查的必要性将是巨大的。“我从医四十年,多数患者来到神经内科时,大多已经进入了痴呆阶段,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郭毅的心头。郭毅告诉记者,在早期筛查中,脑电的优势是明显的。一直以来,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在阿尔茨海默症筛查及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患者受教育程度和疾病影响,问卷形式的筛查客观性和准确性受限。而结构影像学检查——MRI在早期也看不出脑部结构的显著变化,敏感性不高。此外,目前判断准确率最高的PET/CT,虽然可直接反映AD病例特征,但成本高,有放射性,在诊断初期普及有一定难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去发现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患者?多年前,郭毅就认为,脑电在认知障碍筛查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彼时脑电检查只是呈现波形图,从中读到的信息量太少,如何更加精准解读脑电为患者造福,成为他不懈追求的目标。深圳本土孵化打造阿尔茨海默症最早“认知信号灯”早在6年前,郭毅就开始着手组织构建包含临床医生、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人才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搭建临床研究平台,攻克这一难题。团队率先引入先进技术——64导高密度脑电(传统 EEG 通常为 8-32 导),牵头建立全国最大临床脑电数据库,采集高密度脑电数据超2万例,涵盖阿尔茨海默症、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等多种脑疾病,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该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基于脑电的认知筛查模型(EEG-based model for cognitive decline screening,E-CDS),采用先进的脑电分析算法和人工智能模型,将超20种脑电信号全部数字化、可视化及智能化。该模型经过5年的反复验证迭代,天津环湖医院等多家医院联合验证,终于具备了较高准确性。基于该脑电数据平台的数据支撑,团队2024年度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共17篇,其中SCI论文共16篇,影响因子59.88分。这一成果将帮助更多潜在患者更早识别和发现风险,真正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就诊”。精捕“求救”信号30分钟即可完成大脑健康筛查前段时间,刘女士(化名)发现自己的母亲开始忘事,一会儿忘记关火,一会儿又忘记了关门。“虽然除了记不住事情外,我妈妈还没有其它症状出现,但是因为一直对家人的健康还是比较重视,我还是在网上开始关注一些关于老年人出现相关症状的信息。”偶然间,刘女士在小某书上看到了郭毅发布的一些研究动态,了解到母亲可能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患病风险后,便立刻带她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挂了郭毅医生的号。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开始睡眠变浅、注意力下降、常常走神,感觉脑子“不如以前灵光”,体检却说“一切正常”,一张脑电图或许能提前告诉你:“你的大脑正在求救”。幸运的是,刘女士母亲的这个“求救”信号被郭毅用脑电波捕获到了。因为及早干预和治疗,现在刘女士母亲的症状已经基本稳定且没有加重。郭毅介绍,“脑电图有着诸多优势,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快速且低成本的检测工具,约30分钟即可完成数据收集,这意味着,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进行大脑健康筛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事实上,脑电作用不仅在早期筛查发现,对认知功能进行低中高风险评估,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指导临床早筛及干预。比如,脑电图能用于评估干预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电刺激等的效果,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个体化干预方案的定制提供有力依据。此前,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还曾治愈一名52岁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而脑电图(EEG)正是为该患者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了精准的筛查和治疗效果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建议45岁及以上人群做脑健康检查经过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明,脑电(EEG)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工具,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及干预指导方面呈现突出优势。《Uncovering stage-specific neural and molecular prog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early screening》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症全病程的动态变化机制,发现在认知障碍症状最早期——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D)阶段,只有脑电(EEG)准确探查出了大脑的异常。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全过程的系统性变化,从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到痴呆(AD),病情逐渐加重。其中在发病最早期阶段(SCD),尽管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显示尚无结构萎缩、血液与肠道代谢扰动等数据未显示异常,但脑电图已可探测出特异性神经网络紊乱。- β2波减少:注意力调控变弱- γ波下降:高级认知整合力下降- θ波连接增强:大脑自救式代偿研究还提示,烟酸、胆碱、维生素 A 等补剂或许在 SCD 阶段具有神经保护潜力,为未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医生建议,可在45岁开始定时做脑健康检查,尤其是有阿尔兹海默症家族史的群体,别等“糊涂”才开始重视大脑健康。南方+记者 黄思华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编辑 唐孜孜
  • 【南方都市报】两根长钢筋贯头穿臂!深圳消防医疗联动上演生死救援

  • 【南方都市报】深圳同日两次启动“空中120”,一单“驳回”,一单马上飞

  • 【深圳特区报】植入辅助发音钮,深圳医生帮助无喉患者“找回声音”

  • 【深卫在线】看病40分钟慢慢聊!深圳市人民医院开设全科教学门诊

  • 【学习强国】以科研助力护理实践,深圳成立首个护士科技服务站

  • 更多>>
    健康科普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