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深圳市人民医院开展首例B超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术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2-09-11

“管”尽其用  “脉”向安全

耐高压迷你中线导管在IA介入治疗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一向自诩身体健康的张伯伯在体检时发现有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并且这个动脉瘤还不小。张伯伯一看到体检结果心里就慌了,立即上百度去搜索,得知颅内动脉瘤属于神经外科急诊中最严重的病变,可直接导致死亡,并且死亡率还比较高,IA破裂出血未就医直接猝死率达10%-15%;再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80%。于是张伯伯就到处打听,听说我院神经外科可以不开大刀就可以治疗好,他立即来我院住院治疗了。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用药复杂:术前CTA检查使用造影剂;围麻醉期全静脉用药;术中静脉肝素化;术后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还有血糖管理、血液管理用药等。张伯伯的静脉输液工具选择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神经外科科护士长、医院静疗组长管骅通过对张伯伯的自身情况和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判定后,决定在超声引导下置入耐高压迷你中线导管,来解决张伯伯的静脉输液用药问题。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根8-10cm的外周血管通路装置,长度介于留置针(长度<6 cm) 和 中线导管(MC)(长度30 cm左右)之间的一种,其特点是一体化导管设计,此项操作可在患者床旁由专科护士完成,操作快,置入后无需X线进行尖端定位,并发症少,使用周期较长(7-30天),安全性较高,同时维护成本较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主要集中于急危重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儿科患者。自2020年迷你中线导管引入国内以来,该装置和技术陆续开始在国内各大医院得到应用,并获得广大同行专业工作者的认可。

 

超声引导下置入耐高压迷你中线导管为我院首次开展,填补了我院迷你中线导管的技术空白,也标志我院在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使用上与国际接轨。从外周血管通路装置(留置针、迷你中线导管、MC)到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ICC、CVC、PORT)应有尽有。迄今为止,神经外科静疗团队已开展10余例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获得IA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耐高压迷你中线导管可以完成“管”尽其用,“脉”向健康的安全输液模式,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血管通路装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图文:管骅

    审稿:罗伟香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