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健康科普:我胃肠不舒服 为什么医生给我开抗焦虑抑郁药?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2-07-14

上个月,肚子又痛又胀,去看消化内科,医生说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开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包装盒上一看,是抗焦虑抑郁药,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得了焦虑-抑郁症?那功能性胃肠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指有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与年龄相关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类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功能性便秘等。简单来说,就是肚子闹腾、胀痛、不消化、便秘等,但没有明确的器官病变,一般病程较长,主要影响生活质量。

这和焦虑-抑郁有什么关系?

前段时间顶多是几晚上没睡好,也从没有自杀的念头,心态也好,怎么会是焦虑-抑郁?当然,药还是照常吃。毕竟医生学医这么久,又看了这么多病人,肯定比我专业。还别说,这药真管用。一个礼拜,基本肚子就不痛了。不要怀疑,某些腹痛、胃肠功能不良,需要使用抗抑郁药来改善。

那么,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抗焦虑抑郁药物可以缓解消化道症状呢?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80%以上有精神抑郁、焦虑、神经质等精神症状,在这种疾病状态下,胃的运动功能与分泌功能减弱甚至停止,肠蠕动可呈抑制状态而消化道疾病的症状反过来亦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两者互为因果,互相牵制,使疾病难以治愈。

诱发因素

消化道疾病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及应激状态可能是主要诱发因素。

抑郁和焦虑使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胃排空障碍、内脏感知过敏、疼痛阈降低、对食物和胃肠内代谢物不耐受或过敏、胃肠道内病原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使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反复加重;有疑病、暗示或自我暗示、强迫症状的患者过分关注症状的细微变化,担心自己病情正在加重,使抑郁、焦虑情绪与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此起彼伏。

发病机制

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抑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其机制最可能与脑-肠轴的调节障碍有关,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处理过程异常和脑-肠肽异常。脑-肠轴的下行传递实现心理因素参与消化道功能调节,而其上行传递则使得外周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信号到达中枢,影响大脑对内脏刺激的感知,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精神心理障碍与消化系统共病的基础。

临床表现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主要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并且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抑郁、焦虑障碍和神经衰弱等精神问题为最常见的症状。其中26.3%有焦虑情绪,31.7%有抑郁情绪,消化不良症状程度与焦虑、抑郁分数成正相关。临床上常见到此类患者如睡眠改善,情绪轻松,则食欲改善,腹胀痛减轻,如便秘2-3天又出现烦躁,情绪低落。

抗抑郁药的应用

抗抑郁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抑郁的药物治疗个体差异很大,以往采用抑酸剂、促胃肠动力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等,部分患者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仍不能缓解,疗效欠佳,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此部分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从而为此类症状顽固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抗抑郁药对胃肠道疾病患者有确切疗效。

故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采用抗抑郁药治疗,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情绪状态而且能改善胃肠道症状,显著地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缓解胃肠动力障碍,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目前较多选用的是具有较好的对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黛力新等高选择性脑内5-HT再摄取抑制剂。

目前传统胃肠道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抗焦虑和抑郁药物以及与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的确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