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空中转运助力深圳肺移植跑出“加速度”,七旬老人获新生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4-07-15

“供肺手术获取完成。”

“9:37,在中山附一院起飞。”

“还有半小时到达。”

“10:10,抵达深圳市人民医院。”

“航援任务顺利完成!”

……

7月14日上午,一场有条不紊的器官航空运输任务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从广州到深圳,整个过程仅耗时半小时。这是深圳首次通过直升机运送肺脏,存放在箱子里的肺脏使73岁的肺纤维化患者老杨(化名)获得了新生。

一直以来,肺脏的利用率在器官捐献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转运问题。作为已经多次成功完成肺移植这一高难度手术的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因转运环节对器官移植质量安全影响,选择通过直升机运输来缩短运输时间。

“不少肺脏因为距离时间等因素导致冷缺血时间太长,供肺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通过直升机转运,能大大提高肺源利用率,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介绍。

转运器官“深圳速度”

半小时从广州直达手术室

肺移植手术中最关键的是供肺的匹配,患者往往要先登记排队,等待合适肺源,有些人很幸运一周就能匹配上,有些人等待数月甚至1—2年。

一份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有2766个病人进行了器官捐献,7566个器官进行了移植。但是器官的利用率还不高,一个病人原则上有6个器官,可以救6个人,但是一个病人只能平均利用了2.6个器官,与国际上3.5—4个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7月14日,有两台肺移植手术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两台肺移植手术中,一个肺源来自深圳本地,另一个肺源则来自广州。

广州的肺源怎么能快速到达深圳的手术室?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和胸外科想到了直升机转运。直升机转运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器官离体后,即可进行点对点的无缝连接,同时不受地面交通影响,实现快速转运。

“整个转运的过程非常顺畅。在取得肺源之后,我们立刻登上直升机出发。同时,深圳市人民医院已开通所有绿色通道,包括每个电梯、门禁等设施,因此一路通畅,肺源迅速送进了手术室。” 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救援事业部空勤医疗主任李翔介绍。

据了解,深圳作为低空经济最重要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航空救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帮助更多终末期患者获得肺移植的机会,也将对深圳移植事业的开展起较大推动作用。

深医再次挑战高难度

两台肺移植手术同时进行

7月14日16时10分和16时15分,深圳市人民医院两台肺移植手术几乎同时顺利完成。

为什么要同时进行两台肺移植手术?还是因为要保障供肺的质量。

当已经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多个月肺部纤维化的老杨,和专程转来深圳就医的殷叔,得知自己匹配到了合适的肺脏,他们和家人都非常欣喜。

73岁的老杨老家在黑龙江,多年气促困扰不已;64岁的殷叔面对晚期肺纤维化的痛苦,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的他谈不上任何生活质量,在与家人沟通后一致选择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找到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而肺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肺纤维化的有效手段。不及时手术,患者肺功能会逐渐衰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但是肺移植的匹配难度较高,手术难度也较大。

因此为患者感到高兴的同时,执刀医生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为此,浙大二院副院长陈静瑜和王光锁进行了严密的设计,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科、急诊科、手术室、OPO等多学科携手合作,人员、团队和设备均有保障。当天同时进行的两台双肺移植手术,保证老杨和殷叔用上“新鲜”的肺。

与老杨匹配的肺源来自广州。为了缩短供肺的冷缺血时间,直升机降落时,老杨已经提前被麻醉好等待供肺的到来。

16时15分,随着最后一根手术线顺利缝合伤口,手术顺利完成。两台器官移植中最难的手术——肺移植手术同时展开,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比拼,更是对整个医疗团队成熟度和协调能力的全面检验。

王光锁表示:“两台手术同时进行,标志着我们在肺移植技术上的另一里程碑,证明我们有能力应对复杂、高难度的手术挑战。”

自202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取得国家肺移植资质以来,这已经是第8、第9例手术了。随着这一次航空转运肺脏器官任务的圆满完成,医院在器官移植方面不仅具备高速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成熟精准的手术操作技术,更可利用医院航空救援转运体系,更好地为器官移植患者服务。


总浏览量:11111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