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再攀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新高地”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1-10-22

10月22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副院长张伟来到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房,慰问一位85岁高龄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反流,实施了MitraClip手术(经皮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的患者,术后患者的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该例手术的成功完成充分展示了经皮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的安全性和优异的临床效果,用最小的创伤、最有效的技术,为高龄、危重、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了重获“心”生的机会,标志着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又迈出崭新的一大步。

耿庆山院长,张伟副院长关心病人术后恢复状况

微创介入,精准释放

此次接受介入手术的85岁高龄患者是在4月前因心衰入住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后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反流,同时还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而且患者营养以及精神状态极差,虽经严格规范的药物治疗,患者仍频繁出现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复住院,再住院率每月高达10-20天。患者反复住院期间,心内科在医务科的协助下多次组织了心内、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营养科,感染科,介入科等全院相关科室的会诊,患者外科手术STS评分9分,综合术前评估及体质情况,并与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决定选择MitraClip手术在术前准备阶段,耿庆山院长和叶秀峰书记对该项新技术手术的实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医务科、设备科、物价科、供应室等职能科室积极协助,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关器械等的入院及各项准备工作。

介入手术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落成的心内科导管室完成,全程在三维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在患者全麻状态下,术者将导管通过股静脉,经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在食道超声引导下,使用二尖瓣夹合器夹住二尖瓣前、后瓣反流严重部位,使二尖瓣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释放二尖瓣夹合器后即刻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夹合器位置理想, 二尖瓣反流基本消失,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当日即可在床上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


为患者带来福音与希望

据袁杰教授介绍,二尖瓣就像一扇单向开闭的门,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如果这扇门不能关严,就称为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超过65岁和75岁的人群二尖瓣反流发病率分别为6.4%和9.3% 。二尖瓣返流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二尖瓣返流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重症二尖瓣返流1年死亡率高达57%。既往是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开胸或通过胸腔镜进行二尖瓣置换或修补,但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合并症多,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创伤较大,风险相对较高的外科手术治疗,因此高龄患者手术治疗的比率远低于2%,治愈率更低。MitraClip术无疑将为高龄患者提供一种新治疗手段。

 董少红主任评价“此次我院首次应用MitraClip进行的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重,瓣膜病变将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也将加重医疗负担。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作为一种结构性心脏治疗领域的新手段,最大的优点是不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对于高龄,高危患者,会有更大的优势,为无法得到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以及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带来了“心”希望”。


总浏览量:1307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