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老年髋部骨折---警惕“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2-08-23

作者:创伤骨科 黄文俊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其严重的危害,通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跌倒常常会引发骨折,主要为髋关节、脊椎、手腕部等骨折,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

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内死亡率可能超过20%,最高可达50%,超过一般癌症的死亡率。

1、什么是髋部骨折?

髋部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胯骨”部位,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枢纽,也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关节。髋部骨折一般是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

1、髋部骨折为什么常见于老年人?

(1)老年人自主活动能力下降,行动缓慢,走路不稳,容易摔跤;

(2)随着人口老龄化,独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通常独立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摔倒概率增高;

(3)老年人骨量丢失,骨骼强度降低,出现骨质疏松,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

1、为什么老年髋部骨折如此凶险呢?

那是因为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容易出现致命的并发症,每一种并发症都有可能威胁生命。髋部骨折后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不敢翻身,甚至不敢深呼吸。因惧怕排便、排尿引起的疼痛,有意无意地减少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因此常见以下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老年髋骨骨折病人卧床后呼吸减弱,疼痛等原因更不愿主动咳嗽咳痰,甚至不敢做深呼吸动作,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这是高龄髋部骨折病死的主要原因。

2泌尿系感染:老年人抵抗能力差,如果伤后饮水不足,很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3压疮:由于髋部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长期住院治疗不太现实,大多数需将老人接回家。但骨折卧床老人护理要求很高,子女、护工难以达到要求。而老人因为骨折后的疼痛惧怕翻身移动,很容易发生压疮感染。

4下肢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不活动使得血流减慢,再加上饮水少血液浓缩,而且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血管条件不好,很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不仅造成下肢肿胀、疼痛,而且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脑栓塞、肺栓塞。

上述4大并发症使得老年髋部骨折1年病死率超过50%。也就是说,100个髋部骨折的老人,如果卧床保守治疗,1年后还有50个在继续卧床,另外50个已经没了……

2、髋部骨折这么凶险,那我们该采取什么治疗呢?

很多家属传统的观念是认为老年人年龄大经不起手术,所以很多老年患者在发生髋部骨折后会选择在家卧床保守治疗。恰恰相反,卧床保守治疗容易引发致命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但在现阶段,国内外临床治疗中均认为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疼痛减轻,卧床时间减少,能够避免并发症,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除对于严重的内科疾病、伤前意识不清、不能自主活动的老年人,需要多学科会诊和围手术期评估外,大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会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如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也相当成熟,术后允许患者早期下地行走活动,深圳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治疗,入院48小时内积极完成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满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再好的治疗手段都不如防患于未然!

不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手术治疗,都是损伤后的补救措施,我们更应该做的,其实是从源头做起,做好预防家中老人摔倒的措施!

1)抗骨质疏松治疗

老年人骨骼退变,骨量降低,引发骨质疏松而易发生骨折。因此日常要注意监测骨密度,坚持均衡营养,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已确诊骨质疏松患者应按医嘱进行治疗。

2)适当锻炼

老年人肌肉弹性下降,肌力减弱;同时老年人的肌腱、关节囊、韧带逐渐萎缩变薄、变细,关节囊松弛、脆性增高、关节滑膜分泌滑液减少,导致关节不稳定,这些因素使老人行动迟缓,甚至步履蹒跚,从而容易跌倒。因此,应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3)注意防滑

很多老年人的骨折是在浴室发生的。刚洗完澡的浴室地面湿滑容易摔跤,因此最好在浴室的地板铺好防滑垫、墙上装上防滑护手,同时给老人准备防滑拖鞋。

4)不要急于活动

比如刚睡醒的时候大脑往往还不清醒,这时候就要等一等再下床,以免站不稳摔倒。还有些药物会影响人的平衡,老人要在这些药效过后再出门。尤其是入冬以后,穿着厚重,行动不便,老年人更应注意稳妥。

 

总结

骨质疏松、髋部骨质量及强度下降是造成骨折的内在原因。老年人生活的环境缺乏有效保护、加之本身自保能力弱,容易跌倒,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外在因素。而防跌倒是减少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一旦骨折后只有得到合理、及时、科学的救治,才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