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检验科新开展项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9-08-02

一、检测原理:

1.1 核酸提取原理

采用磁珠法,利用磁珠在特定的液体环境对核酸DNA的吸附和释放,达到提取DNA的目的。

1.2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原理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根据靶与探针杂交产物熔点的差异检测G6PD基因突变。对于每一份样本,本试剂盒分两管对其进行检测,对应扩增试剂中的G6PD PCR 混合液 A和G6PD PCR混合液 B

二、检法方法的局限性:

1.本实验采用的是荧光 PCR 熔解曲线法,该方法可以检测探针覆盖区域的序列变异,故可能检测到所列突变之外的突变。

2.本实验仅检测常见的G6PD点突变,对于探针覆盖范围外的点突变、或者其他突变类型,本方法无法检测。

3.本试验只是筛选核酸序列而不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本试剂盒设计时已经做了充分考虑,但是鉴于人类基因的复杂性,仍有可能发生多态性或者同义突变被判为突变型的情况。

4.血制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血凝块等原因导致提取的DNA质量差,无法进行扩增,导致检测失败;DNA质量不佳或浓度太低,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其他无法预测的外部因素导致检测无法正常进行。

三、临床意义: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酶活性的缺乏程度及溶血程度将 G6PD缺乏症分为以下5 种类型:

Ⅰ型:酶活性严重缺乏,在无诱因下即经常有慢性贫血,临床表现为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

Ⅱ型:90% 以上的酶活性缺乏,有间断的溶血发作;

Ⅲ型:40%~90% 酶活性缺乏,此类平时无贫血,但常因感染或药物等诱因引发轻重程度不同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Ⅳ型:40% 以下的酶活性缺乏, 60% 以上的酶活性正常,即使在氧化剂的损害作用下,一般也不发生贫血;

Ⅴ型:酶活性高于正常,超过正常的 200%,仅发现于 G6PD-Hektoen。

我国出现的 G6PD 缺乏症类型主要是Ⅱ型和Ⅲ型,存在诱因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溶血。基因诊断才可以真正实现对女性杂合子的准确检测,对持续的黄疸、溶血反应(苍白,发热,贫血,腹痛,拉酱油色或红色的尿,严重时会出现尿少,尿闭及酸中毒症状)起到提示风险、避免患者接触诱因: 某类食物(如蚕豆、金银花) 其他物品(如樟脑、龙胆紫(紫药水))、其他疾病(如受到严重病菌感染、糖尿病)、氧化类药物。


四、出报告时间

每周三检测,周五发报告    

 咨询电话:   检验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686   医生办公室:2589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