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南方日报】深圳医院普通外科首进“国家队”,有何不普通?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3-04-25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入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名单,深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获批202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意味着什么?对于深圳市普通外科的发展来说有何意义?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普通外科为何能入选?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以及普通外科负责人。

有何含金量:

代表全国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最高水平

3月21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专门举行了普通外科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启动大会。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党委书记叶秀峰等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普通外科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大会。耿庆山在会上表示,普通外科的成功入选,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

这其实不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一次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1年11月,该院的呼吸科就入选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因此,普外科向“国家队”的迈进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二次进城”,为何引起全院由上而下的重视?

首先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含金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评估产生的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代表着全国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最高水平。此次能够获批,说明深圳市的普外科水平不仅走在全省前列,更是有机会挤进国家第一梯队。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普通外科疾病诊治中心’。”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伟指出,通过这一目标的实现,深圳普外科建设在医、教、研、防、管等全方面达到领先水平,并辐射和带动大湾区普外科的医疗服务,推动深港澳医疗协同发展。

其次,普通外科其实“不普通”。“可以说,普通外科涵盖了外科系统的‘半壁江山’,它囊括了肝胆、胃肠、甲状腺、胰腺、乳腺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是病种最全面、业务最繁忙的科室,市民常见病、多发病的疑难性问题都离不开该科室。”深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鲍世韵解释,其范畴之广,意味着该专科的提升可以解决大部分深圳人看病问题,实现“大病不出深圳”。同时,还将引领助推多学科发展,大大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同时带动全市普通外科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凭何入选:

医教研等各项指标均有考究

深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有何实力“出圈”?

先看基础。该科室目前已有40年发展历史。1984年,普通外科正式独立成科。1995年,科室扩容,成立普东、普西两个病区。2012年,普通外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初步发展成为拥有7个病区,设有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等四个亚专科,总床位323张。

临床方面,从该院普外科各项指标来看,可以说是全市“老大哥”,门诊量、手术量、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均稳居深圳首位。同时,ERCP诊疗量位居广东省第一,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普通外科手术量居广东省前列,2020深圳市卫健委监测的8个重点病种(胆石病、肝癌、胆道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及甲状腺肿瘤)诊治量位居深圳市第一。

科研方面,近五年,普通外科承担了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共39项,总经费2897万;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90篇,总影响因子591分,最高影响因子30.5分。科技影响力连续五年居深圳市第一位。

尤其是在202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迎来质的飞跃,获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它还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广东省普通外科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和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科室5年的综合科技量值,位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全国第85位,是深圳市唯一进入全国前100强的普通外科。

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暨南大学及南方科技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及国家住培基地,深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持续做好本科生、研究生及住培生的培养。近五年来,累计培养本科生275名,外科研究生14名及住培学员80名。学员曾获广东省住培临床技能竞赛团体特等奖、外科个人单项第一名,深圳市住培技能竞赛团体冠军、外科单项冠军,以及深圳市首届住培腔镜技能比赛一等奖等多项第一。

“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谈医、教、研、防、管如何高质量发展。”张伟指出,早在多年以前,深圳市人民医院的管理者已经注意并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引用、用人、育人方面花费了大量心思,防止出现高层次人才断层现象。

【记者】黄思华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